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

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朗读

猛虎伏尺草,虽藏难蔽身。

有如张公子,肮脏在风尘。

岂无横腰剑,屈彼淮阴人。

击筑向北燕,燕歌易水滨。

归来泰山上,当与尔为邻。

译文

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,藏腿难蔽身。 有如咱张公子,飞扬跋扈在风尘。

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?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。

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,在易水滨高唱燕歌。

等你归来,我们相聚泰山上,我们一起隐居,当个好邻居。

注释

尧祠:祭祀尧帝的祠堂,在充州城东泗河金口坝附近,拿圮。张十四I李白友人,生平不详。

猛虎:喻张十四。

张公子:即汉成帝刘骜。这里借指张十四。

肮脏:亦作抗脏,即高亢正直。

屈彼淮阴人:汉淮阴侯韩信失意落泊时,曾忍受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,而终于功成名就。这里以忍辱全志的韩信比拟张十四。

击筑:典出《史记·剃客歹lJ传·荆轲传》,言战国末刺客荆轲游于燕市,曾与高渐离结伴,渐离击筑,荆轲和歌,自抒哀乐,旁若无人。这里用燕市击筑来点明诗人与张十四的深厚友谊。筑:古代弦乐器,像琴,有十三根弦,用竹尺敲打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武秀主编.李白在兖州:山东友谊出版社,1995年12月第1版:127-128

2、詹福瑞,刘崇德,葛景春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01-602

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创作背景

  《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》是天宝四载秋(745)作于鲁郡瑕丘(今充州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武秀主编.李白在兖州:山东友谊出版社,1995年12月第1版:127-128

  诗中并没有对尧祠一蒂景物描写,而是引用典故,借以抒发感慨,排道悒愤。继而诗人张开想象的羽翼,驰聘于人间天上,古往今来,任感情的波澜起伏变幻组合。怀着美好的愿望入京,又经受幻想的破灭的失望而引起愤慨。人生无常,诗人感想万千,宣泄于诗中。表现了诗人豁达奔放的襟怀、崇高的情操和不懈的追求,也表达诗人对当时朝廷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之意。

  首两句:意思是猛虎伏浅草始终难以遮掩猛虎的身体,猛虎喻友人。

  第三、四句:“肮脏”二字表明张公子正直不阿的态度,“风尘”明指社会,暗指黑白颠倒,是非不分,奸佞得志,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。“肮脏”与“风尘”形成鲜明的对比,直言道出张十四因秉性刚直不阿,难以避免被人排挤、迫害的遭遇。暗喻是由于朝廷昏庸、权贵排斥,使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,而感到惆怅、苦闷以及愤懑。

  第五、六句:“岂无横腰剑,屈彼淮阴人”是用了淮阴侯韩信受辱之典,意在表达猛虎伏浅草终莫能掩。在词语的运用上,也表现出独有的特色。上句“岂无横腰剑”中的“岂”字与下句“屈彼淮阴人”中的“屈彼”二字,前后呼应,不但增强了语气,而且一个威武不屈之士的形象也一跃然而出,表现出极大的力量。

  第七、八句:“击筑向北燕,燕歌易水滨”无疑是借荆轲于易水河畔辞别高渐离之典,赞其为豪气英雄。如此,于风尘漂泊中的张十四伟直不阿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
  末两句:明确指出诗人希望能与张十四一起隐居,反衬出诗人的政治抱负落空,使诗人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。

  全诗借助送别张十四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未来的深切向往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一雨如期尽涤炎,山中飒爽十分添。花香鸟语无边乐,近景遐观取次拈。

细雾常霏双足底,轻云犹恋半峰尖。雄风披处心诚快,已见千村足碾䬯。

()

自笑青云远,谁怜白发孤?艰难知道路,潇洒问江湖。

事业留诗卷,田园入画图。

()

禅宫旧枕清湖曲,与客寻幽试共登。独树春深初着蕊,空山行遍不逢僧。

台荒曾与施乌食,城化徒闻驻鹿乘。惟有松房明月影,夫年长似为然灯。

()
梁成楠

溪行有深湍,山行无寸土。当暑践炎石,似鱼游热釜。

对岭见深林,林深防猛虎。杀人饮其血,手把髑髅舞。

()

落英拾秋鞠,委佩纫芳兰。

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

()

举头见长安,志士欣有托。

葵藿一生心,岂容天负却。

()